瞬間溫度沖擊試驗箱通過將樣品在高溫區與低溫區之間高速切換(轉換時間通常≤10秒),模擬劇烈熱應力對材料、焊點、結構的破壞效應,是驗證產品環境適應性的關鍵設備。為確保試驗真實、安全、有效,必須遵循
瞬間溫度沖擊試驗箱的規范操作流程。

 
  第一步:試驗前準備與環境檢查
  確認設備放置于通風良好、無易燃物、接地可靠的環境中。檢查電源電壓、壓縮空氣(如氣動門驅動)是否正常。開啟總電源,預熱制冷系統30分鐘以上,確保設備達到待機狀態。
  第二步:設定試驗參數
  根據測試標準,在控制面板或觸摸屏上設置關鍵參數:
  高溫區溫度(如+125℃)
  低溫區溫度(如-40℃)
  駐留時間(高溫/低溫各30分鐘)
  循環次數(如50次)
  轉換時間(自動或手動設定)
  確保參數在設備能力范圍內,避免超限運行。
  第三步:樣品裝載與固定
  將待測試樣放入吊籃或樣品架中,確保擺放均勻、通風通暢,避免相互接觸或遮擋氣流。使用非導熱夾具固定,防止熱傳導影響測試結果。嚴禁放入易燃、易爆、腐蝕性或含揮發性液體的樣品。
  第四步:啟動試驗與過程監控
  關閉試驗箱門,確認密封良好。啟動程序,設備自動執行溫度沖擊循環。通過觀察窗或監控軟件實時查看溫度曲線、轉換動作及樣品狀態。嚴禁在運行中打開箱門,防止凍傷或設備損壞。
  第五步:異常處理與安全防護
  若出現報警(如超溫、制冷失效、門未關嚴),設備將自動停機并提示故障代碼。此時應立即停止試驗,排查原因,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繼續。試驗中如發現樣品冒煙、異響,應緊急停機并切斷電源。
  第六步:試驗結束與樣品取出
  程序結束后,瞬間溫度沖擊試驗箱自動停止,吊籃返回常溫區。待箱內溫度恢復至安全范圍(如室溫),方可打開箱門,佩戴防凍手套取出樣品。及時記錄試驗數據,清潔箱體內部,保持設備整潔。